
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周年校庆体育今天在杭隆重开幕 许江致辞
-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 2018-04-08 10:20
- 评论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4月8号讯(记者朱惠子 吴文昊)4月8日上午,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中国美术学院建校九十周年体育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在群星璀璨的校庆宣传片中,在校友的阵阵掌声中隆重举行。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主持校庆体育 全场起立奏唱国歌
1928年的清明时节,在杭州外西湖畔,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艺术院于湖光山色中创立。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烽火艺程,砥砺不辍,铸成今日享誉全球、蜚声国际的艺术摇篮,英才荟萃、名师迭出的学院望境。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
2018年春日,中国美术学院以一系列学术盛宴迎来九十华诞,京杭两地互动,既有呈现九秩教学成果的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建校九十周年大展,又有凝练学科发展历程的皇皇巨著《国美之路大典》的首发仪式;既有对本土“东方学”深耕与拓疆的“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也有全球语境下借鉴与切磋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馆仪式暨系列展开幕式”、“国际美术学院院长论坛”;既有年轻学子狂欢的“国美之夜”校庆晚会,也有与历史对话的“77/78级校友座谈会”、“九秩国美校友座谈会”……这一系列学术活动,浓缩了九秩国美的辉煌成就,也凝聚了一代代国美人的青春记忆,更引发了国内外艺术教育界对“国美模式”的探讨和关注。
位于中国美院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九十年来,中国美术学院坚守建校之初心与办学理念,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立足文化自信出精品,筚路蓝缕、弦歌不绝,在人才培养、教学研创、服务社会等各个方向上不断求索、拓疆辟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国美之路。
九十华诞,中国美院虽六易其名但不改初心,校友阵阵掌声中,每一位国美人回望过去,激励未来。站在新的起点上,国美人还将以文艺复兴的使命担当、勇立潮头的先锋意识、艺理兼通的学术精神、人文湖山的诗性气质,为浙江的发展、浙江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许江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致辞(全文):
90年前,中国美术学院初建,名曰“国立艺术院”。翌年更名为杭州国立艺专。在中国的艺术院校和大学中,九十年不算太早。但国立艺术院的本科与研究生的最早建制,它的“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一以贯之的学术旗帜,它的代代传承的名师集群,使得它无愧为中国第一所高等艺术教育学府。1937年艺专被迫西迁,与北平艺专会师于湖南沅陵,于1938年合并为国立艺专。1946年艺专永久校址迁设杭州。如此烽火艺程,七迁其址,数度远踄,在山壑江渚之上,兴学育人,举旗树帜,于最困之时,担当先锋,理想不辍。师生们护千年敦煌而铸魂,勤抗战事业而明志,登迁徙之高境,塑英烈以浩天。让战火硝烟的大地成就漂泊的无尽课堂,让危亡的中国在这里存持天地文心、生民新命。如是艰苦卓绝、使命卓绝,无愧中国艺术的先锋之旅。
新中国成立,美院沐新风而展新颜,先更名独立建制的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复跨湖迁址建浙江美术学院。在革命的现实主义旗帜下,学院强调基础与理论建设,重视学以致用的学风培养,让革命的文艺思想与蔡元培的美育理念、让湖山悠远的人文传统与新中国的育人需求,互补交融,其命维新。改革开放,学院以解放思想、自觉改革的胆魄,将教学的复苏置入中西文化互动激荡的格局中,迎受这场伟大民族解放运动的洗炼和塑造。酝酿美术教育的开放性结构,催生自我觉醒、自我组织的先锋力量,铸炼充满改革和实验理想的重要现场,更名中国美术学院,树立“大底盘、高层次”发展思路,率先迈出自主建设的步伐,赢得南山校园重建、上海张江校区拓展、学院规模与结构跨越变化的历史性拓展,让中国的美术教育从这里持续地得以补益,煅造风神,开拓特色鲜明、内涵丰满的国美之路。如是视野迅疾、改革迅疾,无愧美术教育的核心现场。
进入21世纪,学院高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特色大学”的理想,承绵绵学脉以励志,主芃芃宣言而弘毅,集一代精英之热血,发五大国美模式以创新高:以大学望境为旨归的校园建设与校园文化模式,建立独树一帜的山水育人校园;以东方学为核心的视觉文化特色学科群建构模式,坚守东方艺术根源思想与高峰意识,建构时代沃土中重新生发的主体精神,走出一条特色发展的一流大学学科建设之路;以“人民中心”为旗帜的艺术创作、服务社会的推进模式,铸炼艺术创作的国家队和引领浙江的“智造”力量;以“四通要求”为标志的教学与育人模式,突出国际视野与本土关怀的双轮驱动,培育会通履远的有为之才;以“哲匠精神”为灵魂的师风学风培养模式,引领兼容闳阔、艺理会通、湖山诗性的哲匠名师塑造。十数年来,学校以象山校园的拓建,实现历史性拓展;以五学科的特色集群,完善优势学科的建设,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院校行列。学院建设代表了中国视觉文化学科的建设高度,充分展现全球性艺术学院的发展理想。如是理想闳阔、拓路闳阔,无愧学院精神的当代宣言。
中国美院用90年的践行,四万五千师生的追求,缀成“中国艺术的先锋之旅,美术教育的核心现场,学院精神的时代宣言”,这样三面猎猎飘扬的旗帜,铸成巍巍挺立的国美之门。3月24日,《国美之路大典》在北京首发,这套煌煌16卷、39册的大典系列,累十年时间、积三百多位师生心力的巨著,既是国美之门的历史性梳理,又是中国艺术教育的一座丰碑,还是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引领性的硕果。3月25日,《中国·美术·学院》大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以15个生动的案例与新作,展现中国美院作为中国艺术先锋之旅的力量,作为美术教育核心现场的品质,作为学院精神当代宣言的高度。整个展览以现场的形质,构建一个丰碑林立、工坊叠错的场域,共塑国美之门、传承不息的创新意识和浩然之气。今天,是国美校庆的纪念日,四方的校友回返这国美之门,重温国美之门的哺育,共展国美之门的精神风采。同样在今天,中国美院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将举行落成仪式,与此同时,四个相关展览开幕。那也是一个门,一个由百年前包豪斯学院首任院长格鲁庇乌斯设计和煅造了全球第一个合金门把手的门。我们希望中国和世界从这个门里获得思想解放与社会创新的开启的力量,希望中国和国际设计界从这个门里获得现代建造和中国创造的开启的力量,希望中国和国际教育界从这个门里获得生活品质和生命启蒙的开启的力量。
尊敬的车书记、葛主席、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师生校友,孤山、南山、象山,山连山,山山相望。在我们的会场中耸立了两道国美之门。第一道,是以1928年校方正式信笺铸成的国立艺术院大门。第二道是以今日校训“行健、居敬、会通、履远”塑成的中国美院之门。两个门熠熠相望、深情相守。这次学院的校庆是一次全面的学术推进和建设工程。《国美之路》大典是国美之门的历史性梳理,体现这条路的新传承。《中国·美术·学院》大展是国美之门的当代呈现,体现新时代的新创造。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是国美之门的国际视野、本土关怀的崭新开拓,体现服务浙江、服务社会的新形象。这一典、一展、一馆充分体现着美院师生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人民之心出精品、立足文化自信育新人、砥砺东方精神铸高峰的新气象。
万山最深处,饮水有生涯。此时此刻,我们不能忘怀在学院发展中扶助和支撑我们的如椽之手。我们不能忘怀习总书记两次莅临我院的深情关怀。象山校园最早的蓝图经过他的首肯和鼓励,我们这个大厅的边上,还留着他栽种的杜英树园。更重要的是2004年他亲自主持省委常委会,聆听我院的发展汇报,明确提出“支持中国美术学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给予学院发展以福被今日的一系列的重要支持。这是我院历史发展重要标志,从此我们沐浴阳光,进入大发展的好时期。从此我们始终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关怀,在各方面得到重大的支持。从此我们的条件建设和内涵发展都得到重大提升,全院一半以上的学科水平位列全国领先。从此,我们参与了浙江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为上海世博会、为国家重大题材创作、为G20峰会、为特色性大学和山水校园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出了我们的贡献。
我们不能忘怀杭州市委、市政府以及父老乡亲对美院的关爱和支持。他们在美院发展的始终,对美院给予鼎力之助;又在杭州众多的建设中,重视和重用美院的专家队伍。我们脚下这片校园,如今名满天下,曾经是转塘人民的世代 家园。今天落成的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基石是以包豪斯为核心的国际现代设计艺术谱系收藏。感谢杭州市当时的领导,高瞻远瞩,促成此事。三天前,我院杭间副院长代表全院向邵占维市长祭告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建成。山高水远,此情绵长。
我们还不能忘怀社会各界对美院的支持和关怀。我们尤不能忘怀历代的老师为学院发展倾尽一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他们以品行铸炼名校,以精品塑造高峰,以人格引领新人,以学术影响社会。教师集群的文艺复兴之使命精神、勇立潮头之先锋精神、兼容并蓄之学术精神、人文湖山之诗性精神,正是国美历代创造者之无尽藏也!
国美之门,方方正正,坦坦荡荡。由此,我们追蹑先辈,重踏往歌;由此,我们检审当下,寄言未来;由此,我们抖擞使命,激扬理想;由此,我们感怀社会,报效国家。生命当长歌,记忆到永远。